民國47年輔導會為開發中部橫貫公路沿線森林資源,成立「橫貫公路森林開發籌備處」,隔年正式成立「臺灣橫貫公路森林開發處」,安置並輔導國軍退除役官兵,以事業單位形態經營森林,歷年來配合政府林業政策調整,組織編制遞經變動。
木材加工廠
民國54年,本處有鑑於木材伐採後所遺留之根株及枝梢材常棄置林地,不僅使森林資源無法充分利用,且影響後續造林工作進行,因此設立削片廠,將這些木材切削成紙漿用木片,供國內紙業公司生產造紙原料。隔年成立木工廠,製造木製產品。
為使原木生產到木製品加工生產的流程一貫化,森保處於民國54年與加拿大泛洋技術服務公司合作,由泛洋公司協助建造大型製材廠及乾燥防腐處理設施。中加合作製材廠於56年竣工,包括鋸木、乾燥、鉋板及防腐四個部門,隔年起正式生產。
民國67年,木工廠與製材廠合併改稱為木材加工廠,生產產品種類可分為:木片、學生課桌椅、奇木加工、家具、規格製材品等五大類。其中所產製各類型組合式家具外銷至美國、關島、中東、紐西蘭及丹麥地區。民國68年,本處之木材加工廠與美資「泛美企業股份有限公司」合組「榮聚股份有限工公司」,70年因公司解散收回自營。由於森保處所生產之學生課桌椅及家具品質優良,66年起承製「發展與改進國民教育」更新課桌椅業務,並於民國73年至74年間之生產業務量及收益達到最高峰。
83年政府明令修正輔導條例,榮民事業議價空間受限,又87年頒佈採購法後,市場競爭更加激烈。為充分利用閒置土地與廢棄舊廠房,88年11月6日設立台灣檜木藝品展示館,然而由於民間環保意識高漲,政府宣布於88年6月棲蘭山枯立倒木整理作業全面停止,致業務急遽緊縮,林業隊及木材加工廠均受影響,90年12月起停止木材加工廠生產作業。
歷年木工廠廠長:胡茂棠、蕭清涼、劉周、王昭平
(67年7月以後合併至木材加工廠)
歷年木材加工廠廠長:王昭平、陳章琳(兼)、孟憲璠(兼)、王念曾、周錦祟、李明遠、李炎壽、李鐘雄。
林業工作隊
輔導會為增加榮民就業機會,於民國51年10月在宜蘭市設立「榮民林業工作隊」,負責訓練榮民從事水土保持、景觀綠美化等工程,對外承接各項林業勞務工作。民國53年6月改組為「第一林業工作隊」,並另在東勢鎮設立「第二林業工作隊」;民國60年7月將兩隊組織合併,改稱「榮民林業隊」。民國61年7月歸併於本處建制。其工作由先期業務的單純承辦造林伐木發展到後期之多目標勞務工作,除了發揮榮民安置之功效外,對台灣山區的治山防洪、海岸的防風定砂,以及城市景觀綠化居功至偉。近年來因景觀維護案件承攬不易,承攬景觀工程之利潤不足以支付隊員薪資,僅能將人員陸續資遣,並於104年4月停止營運。
林業工作隊承辦森林保育處之育苗造林、林木採集、副產物採取、林道新建及災害修護等工作;並對外承辦各機關之林務、景觀、水土保持等工程,工作地點遍及台灣本島及離島地區,重要成果有鐵路局台北車站、國道一號高速公路之綠美化工程及林務局各林區管理處之林木集運作業等。歷任林業工作隊隊長:彭令豐(兼)、易啟庠、舒林、廖先鴻、周肇熊、潘彥俊、韓錦文(代)、徐家樑(代)、秦東元、李鍾雄(代)、孫福生(兼代)、張明洵(兼代)、孫福生(兼代)。

